中華民族目前在台灣為政治用語,如馬英九擔任中華民國總統期間,於民族掃墓節舉辦遙祭黃帝陵典禮儀式,內政部新聞稿以「中華民族遠祖黃帝」一詞來以形容黃帝「為我中華民族樹立民族觀念與國家形式,也為我國創造深厚文化,可說是我中華民族之始祖。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政治概念,是唯一代表中国现当代民族的共同体名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目标。中华民族一词最早由梁启超于1902年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提出,在论及战国时期齐国的 ...
2025年1月7日 · 中华民族,是在中国的重要民族主义与政治概念,1902年由梁启超首次提出。 [1] [2] 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辞典》解释:中华民族是构成中华民国各民族的总称。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华字典》解释: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4]
比较著名的中华人文始祖有: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其中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记载:有巢氏位列五氏之首,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 ,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留下众多的文明遗址。
2021年6月16日 · 中华民族这个“以过去的历史为前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正是近代以来在列强的侵略下,开始“深深认识到他们的共同命运”,由此唤醒他们是一个有“共同命运”的整体之自我意识。
为了使我国各少数民族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充分享受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充分发挥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民族识别。
若以公民身份國族定義中华民族,則該詞包含由中華民國憲法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所有國境內的各民族,為中國人的國族。 亦有學者認為「中華民族」作為中國 民族國家 的稱謂,乃為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族、與國家三種認同的合為一體。
在民族统一的旗号下,生活于中国大地上的所有族群都公认自己属于中华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经过辛亥革命后近百年的积淀,“中华民族”一词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一个统一的称谓,又是一种不断强化的民族认同和民族心理。
2024年1月31日 ·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着眼“两个大局”,深刻总结国内外民族工作经验教训,深刻洞察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趋势,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
由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论证了“中华民族是中华大地各类人群浸润数千年中华文明,经历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