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茯苓(红茯苓),赤茯苓属赤茯苓科真菌。 菌核球形、卵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长10-30cm或者更长,重量也不等,皮壳深褐色,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粉粒状。
中药材“赤茯苓”。别名:赤苓(《本草再新》),赤茯(《本草便读》)。出处:《本草集注》。性状:为大小不一的方块或碎块,均为淡红色或淡棕色。质松,略具弹性。归经:入心、脾、膀胱经。 ①《汤液本草》:
2016年9月23日 · 赤苓的效果 功效. 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主治小便不利,淋浊,泻痢。 经脉. 入心、脾、膀胱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太阴,手太阴、少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③《本草求原》:入心、胃、小肠、膀胱 ...
茯苓(學名: Poria ),又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茯苓神、伏靈,是多孔菌科 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常寄生在松树 根上,形如甘薯,球状,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粉色或白色,精制后稱為白茯苓或者云苓 [1] 。
中药材“茯苓”。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性状: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
赤茯苓 Chì Fú Línɡ; 别名: 赤苓、赤茯: 功效作用: 行水,利湿热。治小便不利,淋浊,泻痢。 英文名: light red Indian Bread, light red Tuckahoe: 始载于 《本草经集注》 毒性: 无毒: 归经: 心经、脾经、膀胱经: 药性: 平: 药味: 甘、淡 【
【别名】赤苓、赤茯 【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ria cocos(Schw.)
2023年3月30日 · 赤茯苓别名赤苓、赤茯等,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 功效与作用 1、利水渗湿: 赤茯苓归肾经,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淋浊、泄泻等症,治小便白浊不利,不时作痛可 ...
中药材赤茯苓的来源、处方、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内容的详细介绍。
【异名】赤苓(《本草再新》),赤茯(《本草便读》)。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植物形态详"茯苓"条。 【药材】为大小不一的方块或碎块,均为淡红色或淡棕色。质松,略具弹性。 产地同茯苓。 【性味】甘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