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1]本文 从《共产党宣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及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规律。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20世纪初,中国开始出现许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组织,这些组织的思想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的深刻影响。中国共产党最初的成员也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而加入的。
2025年2月10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办的“信仰之光——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展”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开幕。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洪大用,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何光彩, 中国社会科学院 副院长、党组成员甄占民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历经岁月磨砺,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富有跨越时空的思想伟力,是与其严谨的文风学风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自成立起就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毛泽东在重要文稿公开发表前都要反复修改,哪怕是过去已经公开过的,也决不草率印行。他指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
《资本论》展示了马克思独特的求是文风——不仅是论点,而且连引文都准确无误。用事实材料说话,是马克思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典型风格。阅读马克思著作可以发现,里面经常包含大量引文、注释,仅《资本论》第一卷中,就有“引出的人名近六百人、一千三百余处,引用和提到的著作三百八十七本,议会报告和其他官方文件五十三份,期刊三十五种,文学著作三十八种、六十七处”,对资本的来源、实质、生产过程、积累过程、历史趋 ...
本报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李林蔚)2月10日,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办的“信仰之光——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展”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开幕。 展览以“两个结合”为鲜明主题,以马克思主义文献为主要载体,还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创作和传播过程 ...
在20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英国《泰晤上报》举行了一个测验,目的是看看到底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总,哪些人影响了世界历历的的发展,测验的结果,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马克思以绝对多数排在首位。
15年前,王聪聪从北京西站出发,坐绿皮火车硬座到达吉首,再经吉首转坐大巴落脚凤凰镇,后通过租车抵达了最终目的地——村内的一所小学。舟车劳顿,总计辗转30多小时。今天,若王聪聪想再次前往那所小学,时间将被缩短到3小时。“相比14年前,回看故地。你有什么 ...
1920年11月,周恩来作为华法教育会组织的第15批赴法勤工俭学生之一前往欧洲。到达欧洲后,周恩来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积极联络勤工俭学生和进步华工,举行报告会,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推动旅欧共产主义组织的筹备工作。周恩来还曾致信国内觉悟社同人,叙述了自己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 ...
“党的纪律既有教育约束功能,又有保障激励作用。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是内在统一的。”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对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的内在统一关系作出深刻阐释。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一项经常性工作,要引导党员、干部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使干部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 ...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作为国家与民族灵魂的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精神文化。马克思恩格斯开辟了理解精神文化的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不仅揭示出文化的实质,而且阐明了文化与物质生产生活的辩证关系,深化了对文化发展特殊性 ...
毫无疑问,恩格斯是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1855年4月,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真不知道怎样感谢你对我的友谊,感谢你为我进行的工作。”在极端困难时刻,他们共同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总结革命经验,开展革命活动。仅在1852年,他们的通信就达95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