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茶园小屯镇小屯社区坐落于贞丰县西北部,这里拥有秀美怡人的自然风光、星罗棋布的生态茶园、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更有古法造纸“活化石”——皮纸制作非遗技艺,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小屯社区国土面积4.8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5%。辖11个自然村寨 ...
小屯社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皮纸制作、布依族蓝靛染等非遗技艺代代流传。
在上城区河坊街上,不少商家都忙活开来,各式各样的灯笼琳琅满目。有火红喜庆的传统花灯,有造型可爱的卡通花灯,有精致创新的竹篾花灯……精美的造型搭配闪烁的灯光,将元宵节的气氛烘托出来,热闹又喜庆。
“今年的花灯从春节前就开始上市,最近买花灯的人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到了晚上,花灯一亮,孩子们都被吸引过来了,购买的小朋友更是络绎不绝。现在每天的销量基本能达到六七百元,生意好的时候能突破一千多元,估计元宵当天的销量还会更上一层楼。” ...
活动内容:通过走东林寺三桥——“福”桥、“禄”桥和“寿”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许和美好祝愿。 活动地点:人民路360号(二楼炫彩运动房) 活动内容:现场设有掷飞镖、投壶、扔沙包等传统民俗游戏,找寻昔日的快乐记忆。 参与方式:自行前往 5.
2月4日正月初七,芜湖市春节期间系列民俗文化活动三山经开区专场走进商业综合体——星悦广场,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与,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整场活动涵盖文艺展演、非遗市集、龙灯巡游等丰富多彩的民俗展示、展演,为市民献上了一场传统年味十足的文化盛宴。
本报讯 每逢春节,一条条色彩斑斓的板凳龙便会在金华浦江“飞起”,与轰鸣的锣声、激昂的号角、震耳的铳声,以及此起彼伏的喝彩声共同打造出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今年67岁的王安学,从20岁起就沿袭祖辈传下来的手工扎灯笼手艺,逢年过节做灯笼,他已坚持40多年。“按分工,他主要做靡子及收尾的活,我负责编织,快的时候一天最多能做25个成品灯笼。”王安学的妻子王粉团说。 在传承中创新,近年来,手艺人们在传统“星星灯 ...
据了解,农历正月十五“张灯”的习俗可追溯至汉代。汉武帝在上元日设坛祭祀,终夜点灯照明,而后民间纷纷效仿。唐代花灯更是大放异彩,赏灯活动规模浩大,盛极一时。
在历史的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璀璨星辰,熠熠生辉,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光明网 on MSN14 天
六百岁蛇灯舞动乡土情
2008年,灯会(肥东洋蛇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洋蛇灯的制作工序繁复而精细,涉及绑、扎、凿、勾、翘、压、衬等,从放麻绳、捻皮纸链到打灯圈、连灯身,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老手艺人的心血与智慧。 百米的“蛇身”由超过10000个灯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