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无锡分会场的这段《无锡景·家国情》,由上海评弹团的演员高博文、陆锦花用苏州弹词方式演唱,是长三角“一家亲”、交融交汇的充分体现,这种跨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正是江南文化的魅力所在。
一会儿工夫,民俗表演正式开始。率先登台的,是莲湘表演队。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演员们手持彩色莲湘,翩翩起舞。记者注意到,一些小观众已经坐到了长辈的肩膀上,正看得津津有味。随后,舞狮表演登场,两只小狮子翻腾跳跃,给新春增添更多喜庆氛围。
辞旧迎新、万象更新的春节,却又特别讲究一个“旧”字。丰富多彩、形态多样的传统习俗,让人们这个年过得有滋有味。扬州仪征十二圩,一个江滩小镇,在晚清成了中国最大的食盐转运中心,形成了许多具有特色的年俗文化。祭祀、拜年、饮食、娱乐……当地80后文史专家金小平一一道来,如数家珍。
从影片上看,《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暂居江苏票房榜前三位,其中有两部是由中国神话改编的电影。这两部电影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编,传递出中华民族的永恒情感,带给大家很多共鸣和感动。
2月2日,新年首艘中韩客货班轮“和谐云港”轮顺利靠泊连云港港,102名韩国籍旅客从连云港海港客运口岸免签入境,体验中国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图为游客下船前往入境大厅。王健民 陈必祥 摄(视觉江苏网供图) ...
1月31日,正月初三,新春开工的东海水晶城人头攒动。在水晶城二号馆,记者看到大多数店铺标注着“直播供货”。店内,顾客和举着手机的主播穿梭其间,计算器的报价声与不同语言交织,几乎每一场交谈,都可能促成一笔跨越大洋的生意。
正月初五,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梁堂村正举办“喜庆梁堂·花巷赶大集”,依山而建的古村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息。“春节假期,村里办了赶大集、看大戏等活动,让游客新春体验感‘拉满’。”梁堂村党总支书记徐洋说。
农历腊月二十六,冬日暖阳下,泗洪县魏营镇前营社区,工人正在操作农药植保机进行红蜘蛛病防治。远远望去,几百亩高低起伏的“托管”麦田,绿油油的,宛若油画。 “托管种植真是好,省心省力没烦恼。田间管理专人搞,收入满满没减少。”说到土地“托管”,社区居民王绍安随口就来了几句顺口溜。 前营社区地处泗洪县西南岗片区,地势高洼不平,属于典型的岗坡地,常年降水稀少,农作物以麦和杂粮为主。贫瘠的土地不仅导致农作物产 ...
这是苏中一个小镇年味里升腾的新风景——1月18日刚刚开业的瑞幸咖啡仪征月塘镇店,在春节假期创下单日800杯的销售纪录,而月塘的常住人口不过5万,4张桌子已经容不下小镇青年对于咖啡的热情。店长唐磊指着操作台笑道:“初一到初五,咖啡机都在‘过年加班’。”玻璃门外,穿冲锋衣、戴降噪耳机的年轻人排起长队。
阜宁立春“打春牛”的习俗中,“鞭春牛”仪式最为热烈隆重。上午9时,在执礼官的主持下,扮作古代县衙官员者带着乡民执鞭打牛,百姓围坐四周观看,纷纷为之赞好。礼毕,执礼官将春牛肚子里的阜宁大糕、糖果、谷物等分散给四邻的观众,祈福人们新年步步登高。
据了解,“走北边”这一习俗源于本地人对宿迁古城因洪水迁移的纪念。每当夜幕降临,人们便会手提各式各样的灯笼,走过一座座桥梁,以此寓意渡过生活中的重重难关,同时寄托着对新年健康、平安的美好祈愿。早期的“走北边”主要仪式有踏青、走桥等活动;到清代中期,由于大运河贸易繁荣给宿迁带来了多元文化融合,商业贸易、文化信仰等众多内容融入“走北边”习俗,成为当时宿迁城内最热闹的民俗活动;后来,“走北边”逐渐演变为吃 ...
“上金山,抬金子”,正月初五一早,镇江金山公园内人群涌动,市民、游客来到江天禅寺的财神殿供财神,热热闹闹祈愿丰年。传说唐代时裴头陀在此开山得金建寺,匾额上“江天禅寺”4字是清康熙皇帝亲笔题写,而从晚清起,镇江地区便流传着“骑驴上金山”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