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这一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象征着新旧交替,万象更新。而在这习俗中,蒸花馍作为一种传统食品,不仅仅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更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寓意。花馍,又名“礼馍”或“面花”,素有中国民间传统面塑的美称,因其形状各异、色彩缤纷而备受青睐。这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汉代,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时至如今,花馍的制作不仅是食品工艺,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
平定县张庄镇,素有制作花馍的传统,该镇紧抓市场机遇,深入挖掘非遗花馍制作这一技艺,由张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张庄供销合作社、平定传统花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贾如霞三方合作成立了山西好客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搭建规模化、标准化的花馍生产平台,推动这一非遗技艺进一步创新传承,使花馍这一传统美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道难以忘怀的家乡美食,它不仅是一道道菜肴,更是一份份浓浓的乡愁和回忆。近日,记者前往浙江兰溪香溪镇探访体验古法红印馒头的制作过程,品味 “蒸蒸日上”的兰溪年味。
“中华面点非遗传承,白白胖胖蒸蒸日上。”这是贴在汪疃花饽饽培训学校大门上的春联。这家培训学校每年培训60多场次,学员来自大江南北,其中大多数是大学生和“00后”。他们在学成之后,或扎根当地,或向外推广。如今,在新疆、广东、福建等地也能闻到花饽饽的面香。
米糕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团圆。它不仅口感软糯,易于消化吸收,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米糕的制作方式多样,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个人喜好制作成各种口味,如南瓜味、紫薯味、黑芝麻味等,满足了不同地域人的偏好。
昨天傍晚,一场迎新春过大年活动在环球港南广场举行,市民游客、户外劳动者和在沪的外籍留学生等欢聚一堂,现场体验各种春节传统的手工艺活动,做蒸糕(见图)、炒花生、炸春卷喜气洋洋共迎蛇年新春佳节的到来。
民谚有云“腊月二十八,把面发"旧时人们会在腊月二十八这天把面发好准备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如今仍有一些家庭保有这一习俗“八”与“发”谐音寓意发财希望把面发好了来年可以财源滚滚财运亨通、招财进宝在松原,春节餐桌菜品丰富多样,一起来看看杀猪烩菜杀猪烩菜,是北方 ...
这两天同样热闹的还有镇江。有着130多年历史的恒顺官酱园,人头攒动、酱香扑鼻,吆喝声、寒暄声交织在一起,处处都彰显着忙年的热闹景象。“不打酱油不过年,打了酱油过好年”。48年来,恒顺打酱油活动共累计接待300多万市民,打出超3000万公斤的酱醋,这份 ...
2025蒸蒸日上迎新跑即将上演。 辞旧迎新,在即将步入2025之际,许多跑友选择了在赛道上迎接新年的曙光。 2025年元旦节,第11届蒸蒸日上迎新跑即将 ...
1968年,在北京南城的光明楼,一个普通家庭迎来了新生命——何冰。不同于其他孩子,他的童年在父母的“高压管理”下度过。何冰的父母都是教师,受到当时“棍棒出孝子”观念的影响,他们对何冰的教育严苛至极。从他开始牙牙学语,他的人生似乎就被“成绩”两字紧紧束缚。 小时候,何冰天性活泼好动,喜欢和伙伴们玩耍,甚至喜欢拆鞭炮看着小火花爆炸。然而,这样的快乐在家中被视为奢侈。他的父母对何冰的要求极高,必须有一科 ...
阆中,古称保宁,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不仅文化底蕴深厚,更以独特美食著称。每逢新春佳节,人们以品尝一 ...